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1947年胡宗南大肆进攻延安。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决定暂时撤离延安。3月18日,毛主席离开延安,转战陕北。据之后记载,计一年零五天。所走之地,全是沟壑纵横、山峁林立,异常艰险恶劣。行军、吃住极其艰苦,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也要撤离。当时,上级决定:从民众剧团抽调一部分年富力强的同志,有史雷、姚伶、任国保、辛化秦、李文宇、冯光宓等数十人,成立一个队,归属西北人民解放军前总政治部领导,立即开赴前线。后来,人们把它称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一队”。
剧团剩下一群孩子和一些年老体弱的老同志,他们组成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二队”,因孩子居多,大家叫它“娃娃队”,也叫“孩子队”。他们也要撤离,跟中央转战陕北。这群孩子有槐保、胡正友、苏小三、袁八成、高四娃等十几个。最大的16岁,最小的10岁,平均年龄13岁。为了业务管理,马健翎、毕雨、王志学、陈兴民等留在二队。
经过紧张的准备,这天,马健翎团长做了简短的动员后,让大家背上行李,带着道具出发。当时气氛十分低沉,这时有人喊:“同志们,我们要像‘一队’那样,冲上前去,团结起来,不逃跑,不掉队!”于是大家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离开了驻地。许多人含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宝塔山,离开了生活战斗多年的延安。
他们时而跟着解放军部队,时而单独行动,时而“化整为零”,转移在绥德、米脂一带的山峁里。天气热了,娃娃们还穿着棉衣。后来上级给每人发了一卷白布,让做单衣,可是一时成不了衣服。有的孩子只好拿白布换老百姓的衣服,有的孩子干脆把棉衣里面的破棉絮掏出来,穿着外面的罩衣,临时凑合。这样也不行,有些娃娃还是衣不遮体。实在没办法了,马健翎决定从剧装中退出一些衣服来。有八路军服、国民政府的御役服、日本官兵服,还有“盘龙战役”缴获的美式袖衫等。孩子穿着大小不合身的衣服,五颜六色的,逗得人发笑。
因为战争很紧张,敌人前堵后追,经常发生拉锯战,大家专走山沟。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跑。常常有人跟不上大部队,掉在后边,受尽了苦。有的孩子脚肿腿歪,走路非常艰难。很多人“打摆子”,发冷发热,躺着动不了。几个月下来,孩子们都失了形,衣衫不整,遗鞋掉帽子的,不像个人样。就这样跌、爬、滑、滚,打了几个月游击战。
一天,接上级通知,让去山西,大家就向东移动。转到了黄河边,到处是人群。有部队、机关干部、群众团体……都急着要过河到山西去。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一位边区领导,才找到一艘船,东渡黄河到了山西。随后落脚在柳林县孟门镇麻塔村。
村子不大,坐落在山坡沟岩边,是个浅山区,群众生活很贫苦。
村里人听说来了延安的客人,十分热情。一位老者说,陕西、山西一家人,秦晋之交嘛!当知道是马健翎领的剧团,人们更高兴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都喊“马剧团”。随后把大家分散住在群众家里。有的住窑洞,有的住茅草房,好几个娃娃挤在一个土炕上,大人同志分别和孩子住在一起。
剧团平时早上练功喊嗓,中午上课,学国文、算术、常识,下午、晚上排戏。排练时,没有场地,就在院子里或村道中进行。群众围了一大圈,大人、孩子都感到很新奇,拥挤着看热闹。村子里有的孩子还学着练功翻跟头,有的青年也跟剧团学器乐,后来还有人要参加剧团。
由于年轻的演员被抽调去了部队,剩下的这个“娃娃队”,经过长时间的山路奔波,一些老同志体力很差,一时不能演出,现在只有这些孩子可以撑场。原来演出的戏,角色也都不全了。经过一番调整,很快补齐了一些戏的角色。剧目确定后,全团老少全力以赴,日夜加班,突击排练,有时要练十几个小时。马健翎一再督战,要赶在中秋节让群众能看上戏。经过连日奋战,终于排练出《大家喜欢》《三回头》《镇台念书》《独木关》等戏。大家高兴地叫“一本三折”。
村子里的神庙旁边有个小土台,收拾了一下,就在上面演出。当天晚上,马健翎团长上台讲话:首先感谢乡亲们给剧团提供了很好的住地,让我们安心地工作。今天参加演出的演员大部分都是娃娃们,他们刚从农村来,有的刚放下放羊鞭……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原谅。演出开始后,马健翎和老同志都提心吊胆地捏着一把汗。但随着演出的进行,一直是顺利的,最终很成功,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群众高兴地不停拍手,还让再加戏。
第二天照常演出,仍是原来的四个节目。开戏时台下挤满了人,眼看着观众从四周向台下拥来。开戏很长时间了,还有群众不断地跑来。戏演完了,观众仍不走,还要看,只好再加演了一折戏。就这样群众还是不走,马团长再三解释后,有的群众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有的人还围着只顾看演员,有的拉着小演员问这问那,给手里塞好吃的。从此以后,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这个村子有个叫“马剧团”的“娃娃团”。
由于生活、住宿条件差,槐保、吕兴旺等好几个孩子得了疥疮,走路都很艰难。毕雨和史雷从山沟里弄些中草药给清洗抺敷,每天带上他们到村子里一个高台上去晒太阳“杀毒”。几位老师也病了,但演出不能停,他们仍然坚持着。
春节到了。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购买年货,张贴对联,敲锣打鼓放鞭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上新衣裳,准备过大年。
剧团也给大家弄来些东西,准备过春节。马团长想到,这群孩子是第一次出远门,又在异乡过年,少不了思念亲人。人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马团长拿来红纸、鞭炮之类的东西。他先给大家讲了些笑话和故事,让孩子们高兴高兴,然后把娃娃分成几个组,包饺子的、糊灯笼的、剪纸画的等。大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有的孩子还拿上面盆敲起来,有的还化装成小丑逗大家乐。全队老少在一起,吃着玩着,都很开心,十分愉快地过了一个春节。有顺口溜为证:“小小学员过新年,远离乡关倍思亲;恰逢新年更动心,借来红纸巧剪春;乐得孩提敲面盆,老少笑得嘴难抿。”
1948年2月,史雷回陕西米脂招收了马蓝鱼、李应贞、高政文等7名小学员。队伍壮大了,陆续恢复排练了《顾大嫂》《鱼腹山》等节目。
除在乡间演出以外,还到工厂、集镇等地演出。后来,全团进驻黄河码头碛口镇黑龙庙演出,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为了解决生活日用开支问题,又进行了售票公演,效果很好。就这样,全队人员边演出、排练,边学习,每天坚持紧张地工作着。时间过得很快,不觉到了秋天。
一天,上级通知二队离开山西回延安,全队人员都很高兴。临走时,马健翎团长领着大家,含着眼泪告别了乡亲们。乡亲们恋恋不舍,送了很长一段路,依依相别,很多人都哭了。
10月,回到延安,住在城南七里铺韩家窑子。在此又招收了多名学员,其中有马凌元等,二队的队伍又壮大了。马健翎高兴得合不拢嘴。当时《群众日报》发表了甘牛的《一枝戏剧幼苗在成长——记民众剧团第二队》的文章。马健翎夸奖记者,完全说到了我们的心上,即队伍壮大了,娃娃长大了,文化提高了,艺术长进了。
1949年8月,二队由延安到了西安。后来,扩大成为西北戏曲研究院,共三个团。第二团其主力军就是二队(娃娃队)。这群小演员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已成长为骨头硬,志气大,敢担当,不忘初心,能吃苦,志存高远的红色革命新文艺工作者。如李应贞、马蓝鱼、槐保、胡正友等,他们陆续主演了《游西湖》《赵氏孤儿》《飞虹山》《一天零一夜》《红灯记》等数十部戏。李应贞、马蓝鱼是研究院的四大名旦,马凌元、高正文成为音乐大家,其他的就不再赘述。他们的戏红遍全国,反响强烈,声名远扬。
经过多年的奋斗,该团终于雄立剧坛,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七进中南海,还到福建前线海岛慰问解放军,巡回大江南北13个省市,闻名遐迩。
常言道,艰苦的生活环境能磨砺人的意志,这话不假。二队的人,特别是那些娃娃们,后来确实很有出息,许多人成就斐然,成了大器。
2006年11月,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叶增宽先生为纪念马健翎100周年诞辰,他以马健翎学会的名义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布置了工作,计划出版《马健翎戏剧集》,拍摄影视,等等。又具体部署踏访马健翎和二队学生解放战争中在山西时学习、演出、生活的情况,实际体会和了解他们当年艰苦卓绝的历程,奋进磨砺的意志及事迹。参加会议的有任国保、王志直、张永祥、李铭。
2007年10月,我们一行6人从西安出发去山西。随行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名叫槐保,他就是当年娃娃队的小演员。时隔60余年,沧海桑田,社会变迁。我们一路经过多次询问,才找到了地方。当年的麻塔村已变为石安村,隶属柳林县孟门镇管辖。
当我们到达这个村子时,槐保咋也认不出来。正看着,来了一位老乡,问了后,他说,这就是原来的麻塔村,现在叫石安村。因为修了一条公路,把小半个村子挖掉了。
我们说明了来意,他十分高兴,领我们向村里走去。槐保看着说着:现在马路宽了,也平整了,新修建的房屋多了,原来的好多旧房子不见了,变化太大了。
我们边走边看,老乡也一边大喊:西安来人了,是“马剧团的”!村里一下拥来很多人。有人就认出了槐保是当年的娃姓演员,又一个人喊说,就是你在我们家住过的,演过《镇台念书》。人们纷纷问槐保“马剧团”的人咋再没有来过,现今只有你一个人来了?当说明情况后,群众议论开了,你一言、我一语,说我们这里条件差,生活苦楚,冬冷夏热,没照顾好你们。剧团受了苦,可怜了娃娃们。冬天雪大,特别冷,没有东西烤火,好多人的手脚都冻肿烂了。吃得又不好,穿得又单薄。就这样,还要学习、排练,到处跑着演戏,真了不起。有人问到马团长、史雷、毕雨和许多孩子的情况,我们都一一做了回答。随后,他们说,你们去转转看看就知道当初的事情了。
我们到村子里去采访。村里的青年人大部分都不认识槐保,也不大清楚当年的事情。老的去世了,有的外出了。我们去看了马健翎住的窑洞,原貌尚存,只是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已破败不堪。看得出,矮小狭窄,十分简陋,光线昏暗,住得很局促。就这样,还要写作、办公、开会、说戏,真不容易。正在看着,一个人吹着唢呐走来了,说他就是当年跟剧团学的,在乡村里还参加红白事,可红火热闹哩,挣的钱还盖了新房,应该感谢你们马剧团。
我们去看当年孩子们住过的地方,多处都已挖掉修了公路。有一个地方尚能看出残迹。在一个小院子里,原是一间废弃的小房子,住了四个娃娃。这个屋子,房顶尽是窟窿,四面通风,冬冷夏热,雨天,满炕不停地滴漏水。炕太小,孩子经常掉到地上,只好用几根木棍架住。虽然不掉了,孩子上下炕却很艰难,吃尽了苦头。当时虽然改修过几次,终因条件有限,难以彻底解决,就这样煎熬了一年多。看到这种情况,大家心里十分酸楚。这些小小的孩子,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太多。
随后,我们去看当年演戏的土台子,那里已经残缺不全,成了一堆黄土,那个晒“疥疮”的高台,也已是残垣断壁。它们似乎还珍藏着昔日的记忆和故事,正在为来人默默述说着过往。当大家正沉浸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时,槐保提出应该去看看当年经常去演出的黑龙庙戏台。
黑龙庙戏台位于碛口镇的一边,在一个高台上。碛口镇在黄河岸边,对面就是陕西吴堡县。黑龙庙平时演出很盛行。当地有句顺口溜:“山西唱戏陕西听。”我们来到黑龙庙,看到戏台建在庙宇的三个拱门洞之上,原貌犹存。庙宇建于明代,高耸雄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台口宽大,院落阔敞。台上背景墙上有一块匾,上有“鱼龙出听”四个大字。戏台前檐横额是“衣冠优制”。戏台前的两侧廊柱对联是“众观戏情传情传意戏传情;章成事理顺理顺心事顺理”。倒着念,意思也通。当年为了抗日,曾拆掉庙宇的木料和砖瓦,盖了兵工厂。新中国成立后,重新修建并装饰一新。通过陪人和槐保的介绍,我们能想象到当年演出时人山人海、热闹异常的盛况。
我们带着既沉重又兴奋的心情,告别了昔日的麻塔村。再见了,石安村。
2008年元月8日
科学御兽,就应该进化为龙! 斩神:我,开局即是天道 重生后我提离婚,渣男滚远点 两界从穿越末世开始 改嫁前任他爹 重生之我成为了一名美利坚警察! 情思之痕 武陵侠侣传 彼岸 穿越炒股之收割美帝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 开局校花怀了我的孩子 末世我被认定成了精神病 楚皇城脚下的小女人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请温柔 高手出山,闪婚冷艳女总裁 天下安定 全能法师在星际 余温 宇宙狂想曲
我叫张阳一个神秘的憋宝人,书中带你走入东北深山老林里的那些无法解释的民俗传说。大兴安岭深处的人骨菩萨。九夷族留下的惊人宝藏。北邙山下的阴兵古城。锁尸井万骨洞,百足蜈蚣,人面狐狸,百鬼仙胎走蛟档案,以及山海经中出现的奇异生物。...
倒霉留学生李杰因为一次医疗事故,意外获得了透视能力。美利坚仓储寻宝黄金恶魔谷淘金回收古董计划深海打捞旧时代宝藏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成长发家史...
一朝穿越,她从杀伐果决的女特工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国公主。被贬低,看不起,被冷藏,人生一落千丈。破案,她初露锋芒。练兵,她霸气侧漏。自此,人生走上巅峰。可,身后啥时候多了个大将军做尾巴还甩不掉了?轩辕墨姑娘,欺负了我是需要负责的,你不知道?离若负责?没门,大不了让你欺负回来!...
几十年前,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诡异的大门,一种被人类称为魔灵的生物也同时降临,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直到魔装和魔装师的出现,才让人类有了喘息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世界排名第一的魔装师放弃身份,成为...
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是春光满园精心创作的都市小说,风雨小说网实时更新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评论,并不代表风雨小说网赞同或者支持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读者的观点。...
番茄继吞噬星空莽荒纪雪鹰领主后的第九本小说。在这个世界,有狐仙河神水怪大妖,也有求长生的修行者。修行者们,开法眼,可看妖魔鬼怪。炼一...